●藝術中心大廳,有四座紅線女粵劇角色的銅像,她們分別是經典劇目《昭君出塞》的王昭君、《關漢卿》的朱簾秀,《山鄉風雲》的劉琴、《搜書院》的翠蓮;在門口左邊還有兩尊漢白玉雕像,她們是《李香君》中的李香君和《白燕迎春》的沈潔,這些雕塑是由著名雕塑家潘鶴、黎明、吳雅琳等創作,雕塑有兩米多高,個個栩栩如生。
●大廳左側和二樓大廳近千平方米,佈置有"紅線女藝術之路"的圖片展,幾百幅珍貴的圖片展示了紅線女各個時期的藝術形象,和她在戲劇、電影等領域所取得的成績。
  她很註重名節,甚至不允許她的兒女因為她的這種特殊社會地位,沾她什麼光。比如說我們中心的資源,她兒女回來了,她從來不讓我們去接,而是讓他們自己解決,她區分得很好這種公私的界限。”
  ——紅線女藝術中心黨支部副書記蒙菁
  元旦第二天,早上9時許,紅線女藝術中心小劇場內,紅線女電影《難為了媽媽》正在展映,小劇場已經坐了不少市民,他們也許來自附近,或者來自各區,抑或來自港澳台,觀眾正在回顧品味紅線女的精彩作品,如果你繼續欣賞下去,將會看到紀錄片《紅線女心路之橋》。
  “就算劇場只有一人,也要正常播出”
  “就算劇場只有一個人,也要正常播出。”就在半個月前,紅線女老師已經駕鶴西去。這是她生前對小劇場展映紅線女經典作品和從藝之路的一個基本要求,紅線女藝術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道。
  紅線女藝術中心,位於珠江新城馬場路附近,是紅線女老師生前15年間,一直生活與進行表演創作的地方,紅老師的突然離去,讓這座為表彰她粵劇藝術成就的藝術中心,也再次受到了外界的關註。
  在高樓林立、櫛比鱗次的珠江新城,設計獨特的紅線女藝術中心顯得別具一格。僅從外面一眼看去,蜿蜒流轉的曲線猶如粵劇演員的衣袖,中心正面的弧形正門,猶如一張正在唱戲的嘴,正門前面的小廣場的地面上,鑲嵌著一個以戲劇臉譜上黑、白、紅等主色調為引導的流線圖案,線條簡潔明朗,構造了流動的快感,又如從戲劇正門“嘴裡”唱出不間斷的長腔。
  走進中心大廳,躍入眼帘的是四座紅線女粵劇角色的銅像,她們分別是經典劇目《昭君出塞》的王昭君、《關漢卿》的朱簾秀,《山鄉風雲》的劉琴、《搜書院》的翠蓮,在門口左邊還有兩尊漢白玉雕像,她們是《李香君》中的李香君和《白燕迎春》的沈潔,這些雕塑都由著名雕塑家潘鶴、黎明、吳雅琳等創作,雕塑有兩米多高,個個栩栩如生。
  大廳的正中央牆上,雕刻著毛澤東親筆寫給紅線女的信,“活著、再活著、更活著,變成勞動人民的紅線女”,是當年毛澤東對紅線女從藝成就的鼓勵和肯定。
  東莞曾與廣州爭建“紅線女陣地”
  到今年為止,藝術中心已成立開放了15個年頭,中心於1996年開始籌備,1998年12月落成剪彩,1999年4月對外開館,當時是廣州市政府為了表彰紅線女在粵劇藝術表演和創作方面取得的成就。為在世演員建立藝術中心,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一個,也是藝術中心有別於其他文化場館的地方。
  說起籌備往事,藝術中心的建設得到時任廣州市長黎子流的極力支持。“黎市長非常敬重紅老師,他是順德人,深感粵劇具有獨特的魅力,深受民眾的喜愛。所以當時就拍板說要建立一個藝術中心,而紅線女老師就看中了珠江新城這個地方。”紅線女藝術中心副主任練行村對記者說。
  事情源頭還可追溯至1995年,在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的一次會議上,時任東莞市委書記李近維向紅線女發出邀請,要在東莞建一個“紅線女陣地”。他希望借這個“陣地”,培養粵劇人才。
  這個消息被同去參會的黎子流得知後,他有些“著急”。“你不要跟我爭了,她長期都在廣州,是我們廣州出色的藝術家”。在接下來的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他提出關於建設紅線女藝術中心的建議獲得通過。
  公開資料顯示,中心建立之後,廣州市政府每年的撥款達到數百萬元,其中一部分就是用以維繫紅線女藝術中心的運作。
  紅線女藝術中心的設計者是廣州建築師名家莫伯治先生,他在1980年代末曾設計過嶺南畫派紀念館,這是他嶺南現代建築藝術的又一代表作。莫伯治先生及其長子莫京在總結這個設計時提到,“這是以建築藝術形象表現戲劇藝術家的創作與激情的一種嘗試”。
  有意思的是,在中心的設計上,紅線女還與莫伯治先生有過不少的“爭論”。藝術中心黨支部副書記蒙菁對記者透露,當年設計藝術中心時,紅線女老師提出了不少建議,有一些意見可能還和莫老不一致。“莫伯治先生就說,‘你在粵劇領域是最權威的,但是在建築領域,你肯定沒有我那麼專業,’但是紅老師這個人真的很可愛,她不會想,因為你是院士,我要給你留面子,她是一個最不願意隱瞞自己想法的人。”
  經常在小劇場指導小朋友練唱腔
  整個中心的面積在珠江新城並不算特別大,與周邊的高樓大廈比,甚至顯得有點“小氣”。藝術中心占地面積大約3000多平米,建築面積5000多平米,練行村指著辦公室的天花對記者說,“其實我們這裡都很節約,基本上都是四面光,天花也沒弔頂,簡簡單單,這些都是紅老師要求的,她說我們不要浪費納稅人的錢,我們要儘量節儉。”
  中心大廳的背後,有一個可容納230人的小劇場,平時可以做小型粵劇演出,紅線女老師也經常在此指導學粵劇的小朋友,教他們如何唱戲和拉腔。另外,小劇場每天展映紅線女從藝70多年來的經典粵劇、電影和有關紅線女的紀錄片,供喜愛粵劇和紅線女的市民和港澳台游客觀看。
  大廳左側和二樓大廳近千平方米,佈置有“紅線女藝術之路”的圖片展,幾百幅珍貴的圖片展示了紅線女各個時期的藝術形象,和她在戲劇、電影等領域所取得的成績。
  “我覺得紅老師保護資料的意識很強,這一點很難得,因為她保存的資料越豐富,對後人研究粵劇發展史,不僅是紅派藝術,都很有幫助。這些資料在幾年前對粵劇‘申遺’成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對這些保存下來的圖片和資料,蒙菁如此評價。
  事實上,紅線女藝術中心的最主要功能和定位是,收藏、展覽、展演紅線女藝術成就,研究紅派藝術、開展國內外藝術交流的具有審美和實用價值的文化設施。
  “藝術中心特別註重對紅線女藝術的研究,這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之一。”練行村對記者說,藝術中心辦了一份《紅線女藝術研究》的期刊,邀請了一大批藝術家和評論家,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發掘紅線女藝術的魅力和特點,我們也出了很多有關紅線女的書籍,比如說《紅線女電影藝術》,《紅線女粵劇藝術》,《紅線女創作生活》等等,都比較全面地概括了紅線女的藝術觀。
  作為一個以粵劇為主的藝術中心,一個高水平的錄音棚成為中心的必備。在中心的三樓,建有一個當時水平比較先進的錄音棚,紅線女這近十年的很多粵劇唱片和CD都是在該錄音棚錄製完成,包括紅線女首創的全國首部粵劇動畫電影《刁蠻公主戇駙馬》,全部配音配樂都在該錄音棚完成。
  記者探訪錄音棚時,還特別參觀了紅線女平日專用的錄音室。如今,這個錄製過紅線女不少經典歌曲的錄音棚,只剩下幾個錄音話筒,安安靜靜地孤單矗立著,再也等不回它們的主人。
  “我今獨抱琵琶望,盡把哀音訴,嘆息別故鄉……”紅線女離開了一生熱愛的舞臺,離開了窮此一生獻身的粵劇藝術,但她為藝術一生執著的精神、她的經典絕唱,永遠不會走。
  【鏈接】
  媒體公開報道,據黎子流回憶,藝術中心光建築設計和建設,就已耗資近7000萬元。而另一說法表示,最初市政府撥款3000萬元,後追加1000萬元,總共是4000萬元。公開資料顯示,中心建立之後,廣州市政府每年的撥款達到數百萬元,其中一部分就是用以維繫紅線女藝術中心的運作。
  (原標題:“內部裝修基本四面光,也沒有弔頂 紅老師要求節儉,不浪費納稅人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loeycp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